鑒古而知今,臨黃河而知中國。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
去年9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博物館,走進展廳參觀展覽,了解黃河流域文明發(fā)展、水患治理、生態(tài)保護等的歷史變遷。
一年時間過去了,黃河博物館又有了哪些變化?取得了怎樣的成績?
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
探訪一
去年9月份到年底黃河博物館接待人數(shù)是往年同期6倍以上
日前,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黃河博物館,與一年前相比,博物館園區(qū)又多出了一些雕塑,不少設施也進行了改造升級。
剛進入博物館主樓大門,就聽到講解員正在為參觀者講解的聲音,還有部分游客駐足在展廳,觀看電子大屏的介紹。
“我是個退休的水利工作者,早就想來黃河博物館看看了。”李大爺家住開封,這次,他帶著老伴來到黃河博物館,就是為了再多看一看關于黃河的故事。
據(jù)了解,黃河博物館成立于1955年,是我國最早成立的以黃河為陳列主題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,是了解黃河的重要窗口。
黃河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博物館后,黃河博物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!皬2019年9月18日到年底,3個多月時間,到館參觀者達5.2萬多人次,團隊近900批次。接待人數(shù)和批次均是往年同期6倍以上。”工作人員說。
探訪二
黃河博物館老館標志性景觀回歸
博物館園區(qū)環(huán)境也進行了改造升級,改建了“游客休閑廊道”,增設了“鯉魚噴水雕塑”,修繕了“大禹治水雕塑”等。其中,“鯉魚噴水雕塑”還是黃河博物館建成之初的一個雕塑。
“這個雕塑曾是黃河博物館老館標志性景觀,2010年,鄭州修建地鐵,雕塑被安置在花園口景區(qū)黃河大堤一酒店門口,通過友好協(xié)商,雕塑又回歸博物館!惫ぷ魅藛T說,河南省著名雕塑家葉濱、謝祥先生專門為黃河博物館設計制作了這組群雕,只見幾條鯉魚噴著水蹦出水面,尾巴拍打著浪花,其中一條使出全身力量,像離弦的箭,縱身一躍,像是要跳過龍門。
規(guī)劃
黃河國家博物館初步選址已定,場地正在做清理工作
為了讓珍貴文物與觀眾零距離接觸,黃河博物館還將館藏國家一級文物“鄭工合龍?zhí)幈睆谋冗w移至展廳內(nèi)。
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,“鄭工合龍?zhí)幈庇浭隽饲宕畲蟮囊淮味驴谑录,此次堵口工程共花費白銀約1200萬兩,約占當時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,史稱“鄭州大工”。工程還首次使用水泥、鐵制軌道運土車等,開近代在黃河上引進新型材料和先進技術之先河。當時負責堵口的河東河道總督吳大澂是清代著名的大書法家、金石家,親自撰寫碑文,“鄭工合龍?zhí)幈币部芍^是黃河博物館的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。
同時,工作人員介紹,今年2月21日,省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研究黃河國家博物館規(guī)劃建設工作,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與鄭州市建立工作機制,成立了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工作專班。
據(jù)黃河博物館館長王建平透露,他們正在積極參與黃河國家博物館規(guī)劃建設工作,“新館初步選址在文化路與黃河大堤交會處東南角,目前,鄭州市惠濟區(qū)相關部門正在做清理場地的工作!蓖踅ㄆ秸f,未來,舊館也將予以保留,和新館一起共同展示好黃河文化。
上一篇:老舊小區(qū)、道路改造更貼心! 鄭州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有妙招
下一篇:鄭州金水科教園區(qū) 總體規(guī)劃藍圖繪就 |